當一切都順利的時候,不確定性、風險和波動只是製造商所面臨的 一般挑戰。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不僅給製造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而且也對每一個人生活的各方面都造成了干擾性的傷害。
對於個人來說,最大的傷害莫過於無可避免的社交距離和居家隔離。同時,各行各業也被迫實施居家辦公,並想盡辦法落實合法的健康和安全準則,有的甚至選擇暫時歇業。
對於製造商而言,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各種營運上的挑戰,例如像供應鏈中斷,直接讓在流程上潛在已久的技術瓶頸和弱點表露無遺。
隨著世界慢慢的回歸常態,如果製造商想要在眼前這個美麗新世界取得成功的話,那麼他們不應該期望一切能夠回到過去的狀態。相反地,製造商們應該現在就要積極的做出適當的改變,來為新冠疫情後的製造業鋪條成功之道。
這是一個轉型之旅,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三個階段: 生存、 恢復和繁榮。
為了生存,靈活性是最重要的
新冠疫情期間,要在不那麼理想的條件下保持營運效率、維護產品品質和安全,讓生產給組織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例如,許多公司不得不減少每班工作崗位的員工數量,縮減社交距離,但同時這也大大降低了企業生產能力。
企業也讓有些工廠裡的非必要在現場的員工,例如品質專業人員和工廠經理,開始居家辦工。這其中甚至有些人是平生第一次居家辦公。這對仍然大量依賴紙張作業或內部IT系統來進行品質管控的製造商來說,提供數據給遠端工作的員工無疑是一項大挑戰。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為了對抗新冠病毒的影響,有些公司也轉向了全新的產品類別。如啤酒廠和釀酒廠轉而生產洗手液,或其他廠商轉型為醫護人員生產個人防護設備。這些努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讚許的,但同時,要成功轉型也需要敏捷的製造環境以及品保流程。
這些案例都告訴我們,在當前的疫情期間,企業要有靈活性,才能生存。更重要的是,製造商在此時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應該著重考慮科技對於實現靈活性所能發揮的作用,尤其在生產流程、品質管控和員工管理這些方面。例如,那些因為員工居家辦公而導致工廠員工人數縮減,此刻正苦苦掙扎的企業,可以考慮採取雲端品質管控的解決方案。
- 對於此刻人手不足的工廠而言,這些解決方案能將日常操作自動化,其中包括數據收集、流程監控和匯報程序等,來提高效率並幫助他們保持關鍵的品質和安全檢查。
- 遠端品質團隊能夠接收工廠問題的自動警報,甚至能夠觀察性能趨勢,以確保採取糾正措施,防止更大的問題出現。
- 當在多個生產線和地點實行標準化時,這些解決方案還能幫助正在居家辦公的企業領導者做出即時的跨工廠分析,以尋求改良方案,並在整個企業中實踐最佳做法並針對需要優先改良的區域來進行改善,而這一切都能安全地在家中進行。
能無時無刻地得到高品質即時數據,並擁有分析和以及對數據的應對能力是一項非常值得的投資。這不但可以幫助企業渡過當前的疫情危機並優化營運,也為未來數位轉型打了個響噹噹的頭陣。
恢復階段,改變 “滅火式管理”
這接下來的階段, “恢復”,並不意味著恢複到從前的樣子。實際上,在一切塵埃落定後,新冠疫情所帶來的變化將常存下去。這意味著有些員工也許會無限期地居家辦公,而工廠的輪班人數也將維持在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縮減後的水平。 製造商需要提前開始規劃其業務的長期轉型,適應流行病帶來的“新常態”,而不僅僅是部署臨時的解決方案。 首要考慮的舉措之一,是從 “滅火式管理” 轉向更具策略性的應對措施。過去歷史上,許多組織在品質控制和生產上都採取了反應性的方法。問題出現了,團隊爭先做出反應,結果是同樣的問題一次又一次地出現。除了費時累人之外,長時間的消防工作既不具有策略意義,同時也是很難維持。 相反的,製造商應該從危機中吸取教訓,並主動識別其營運中的弱點。這可能包括數據獲取與決策制定方面的挑戰,又或者是企業自身對新冠疫情的初步對策。 這樣,製造商能通過這些可持續且具有策略性的改良方案,並利用適合且有效的科技,來除掉這些弱點。 試想以下的問題:
- 我們是否具備能讓員工遠端工作的必要工具?
- 技術上的限制是如何影響了我们的生產力?
- 我們對數據及流程績效表現的理解是否完整?
- 我們每個工廠的是否有存在盲點?這些弱點是否貫穿整個企業?
接下來,企業可通過一系列短期到長期的轉型計劃來構建其未來願景,在新冠疫情後找到從恢復到繁榮的道路。
通過數位轉型來達到繁榮
當前疫情危機給我們的最寶貴的一堂課,便是告訴我們數位轉型的重要性。這曾經在企業的預算和議程上都不被重視,然而現在它已被推到了企業投資的首要重點。 對於那些在疫情危機開始時,有發現自己基礎設施的缺陷的製造商來說,這一過程變得更為緊迫。 現在,越來越多的製造商想要創建由由數據驅動的敏捷、具靈活性和主動式的生產環境。這種對品質和數據的重新構想說明了一件事,在未來的十年裡,原本企業在自動化生產系統上的投資,將會著重在提高效率和生產率! 我們現在可以做的不僅僅是自動化生產,我們甚至可以 優化流程。利用智能技術,通過了解工廠裡的情況,製造商可以做出明智的決策來推動改良並相應地調整營運方針。 所得到的結果,將是具敏捷性及有靈活性的營運流程,而這正是我們在現在和未來繁榮所最需要的。